首页

踩踏DD

时间:2025-05-26 05:56:00 作者:贵州大方山体滑坡救援现场:重型装备已进入 全力进行救援 浏览量:96544

  “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视频: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来源:央视网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见顶论”“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崛起见顶论”“中国繁荣接近尾声”“中国衰退已开始”等声音此起彼伏。这些论调有个共同点:唱衰中国。

  事实上,所谓的“中国见顶论”经不起推敲。究其因,“在理智上和分析上都存在缺陷”。正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所提醒唱衰者的,“别忘了,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在全球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来看一组最新数据,今年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货物进出口总额66138亿元,同比增长8.7%……总体看,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简单计算,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量就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中国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可以说,中国是世界发展的一大动力来源,有能力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分量足、成色好,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既有“稳”的坚实基础,又有“进”的广阔空间。据预计,未来十几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数字经济规模2027年有望达到15.7万亿美元,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这样的中国,是值得期待的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左右。在126万亿元基础上增长5%左右,足以说明中国经济不会见顶、中国不会见顶。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长期发展之“势”。中国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在回升向好的过程中,或有曲折,但向上、向前的趋势不会变。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最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京举行,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持续发展的中国,是有活力的中国,是有动力的中国,也是有潜力的中国。正如与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所称,“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强劲反弹,增长率超过5%,未来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日中国,正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是世界的正能量,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去年10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时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习主席此次会见的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中,有一位代表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他正是“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者。何谓“修昔底德陷阱”?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崛起大国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构成了挑战,引发守成大国的遏制打压,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战争。

  美方代表感谢习近平主席拨冗会见,并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美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坚定不移继续深耕中国,同中国发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这是已被证明的生动现实。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潮流是拦不住的,中国发展是唱衰不了的,面对所谓的“中国见顶论”,中国人民只会更加坚定向前,踏歌而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挪威“末日种子库”收集样本逾125万

不少台胞表示,在夜市特别能感受到东北人的热情淳朴。一位摊主听说客人来自台湾,立刻多切了一份桂花糕赠送,“(你们)回到家了,多送你们一块儿。”台胞们也纷纷向摊主道谢。

联播+|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习近平要求聚焦这三个方面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大陆学者:两岸史学界应加强交流合作 共同还原真实历史

由著名作家麦家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解密》并未遵循传统谍战片的叙事模式,而是一部融合了人物传记、心理、时代、奇幻、谍战等元素的多元化电影。不被这些类型元素所束缚的同时,该片更巧妙地将其融入到了对天才对话、人物成长与梦境迷宫的深度探索之中。

防腐蚀、能预警,雅万高铁列车为印尼量身打造

现在的问题是,空投物资难以精准帮到所有人。通常情况下,能够拿到这些物资的人是最强壮和最年轻的群体,而不是社区中最脆弱的群体,像年纪较大或者有病在身的人就会错过空投物资。

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升空 国际载荷代表:兴奋、期望

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等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这些关键共性技术与劳动者结合,能够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劳动大军;与自然资源结合,能够拓展资源利用的范围和边界,并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与资本结合,能够提升资金投放的精准性和普惠性,促进风险控制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